知識課堂
不同地區和用戶,對同一類食品的制作方法往往會有很大的不同,應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配方與操作方法。
1、饅頭:通常分為北方饅頭、山東嗆面饅頭和南方饅頭
(1)北方饅頭,是最常見的饅頭種類,有酵母和老面肥兩種制作方法
A:酵母法
配料:特精粉或高筋小麥粉1000克、水450克,干酵母8克或鮮酵母15克。
制作方法
酵母溶于水,加入面粉中,用攪拌機中速攪拌20分鐘左右,冬季應適當延長和面時間,使面筋充分擴展,可選擇壓面約6-8次使面團表面光滑;
分割成所需大小,成型;
在溫度約38℃左右,濕度75%的條件下,醒發約45分鐘;
涼水上鍋,水開后蒸制25分鐘左右即可。
要點:
和面及醒發的時間要根據氣溫進行調整,溫度高時要適當減少;溫度較低時應延長,并采取保溫措施;
如沒有醒發箱則應放在溫暖處進行醒發,并采取加蓋等保濕措施,待饅頭胚正常發起后再上屜蒸制;也可放在下面加好溫水的屜中醒發;
家庭制作饅頭和面要軟一點,和好后放在溫暖處進行醒發,等面團充分起發后再揉光、成型,制作效果較好;
饅頭蒸好關火后后過一會再揭鍋可少回縮現象;
判斷饅頭生熟,可用手輕輕壓一下,能夠復原即為蒸熟。
B:面肥法
用(老肥)制作出的饅頭具有獨特的香味與口感,很受消費者歡迎。
配料:特精粉或高筋小麥粉800克、水400克左右,面肥200克,食用堿適量。
制作方法
將面肥加水泡開,加入面粉,在攪拌機中和勻,在適宜的溫度下使其發酵;通常20度時要醒發3-4小時;
等面團充分起發,撕開呈蜂窩狀并略有酸味時,分幾次加入適量的食用堿(可加少量水化開),邊加邊揉,至聞不到酸味時,撕一小塊面團在爐邊烤熟,掰開,如無黃色,鼻聞無酸味即為加堿適合;如果酸味較大,則需要繼續加堿;如果呈黃色,說明堿加多了,不嚴重時可再醒發一會后再制作,嚴重時面團報廢;
加堿適合的面團,略醒后即可分割成型;
適當醒發后(半小時左右),涼水上屜,水開后蒸制25分鐘即可。
要點:
面肥的制作:每次制作時根據需要預留出一定數量的發酵面團,作為下次使用的面肥,通常用量為所用面粉的20%-30%;夏季面肥應放在冰箱中保存,其他季節可常溫存放,但時間不宜過長;
和面及醒發的時間要根據氣溫進行調整;
掌握加堿的最佳程度是操作中難度最大的步驟。用堿量過大,面團發死,成品發黃,色澤、結構變差;用堿量不夠,成品發酸,組織結構粗糙。可按下文面粉知識中介紹的方法進行判斷。
(2)山東嗆面饅頭
熗面饅頭制作方法與普通面肥法相似,但要在發好的面團中嗆入生面,成品色澤光潤,有咬勁,面香濃郁。
配料:一次發酵,高筋小麥粉800克、水500克左右,面肥200克,
二次發酵,高筋小麥粉600克左右、食用堿適量。
制作方法
將面肥加水泡開,加入一次發酵的面粉,和成較軟的面團,揉至面團不粘手、有彈性、表面光滑時放入盆中用濕布蓋好,在適宜的溫度下使其發酵;通常在20度時要醒發3到5小時;
至面團發起、內部蜂窩組織均勻、有明顯酸味時開始第二次和面。將發好的面團揉光,然后依前面的方法加堿到合適的程度;
把對好堿的面團攤開,分幾次加入干面粉反復揉和,邊揣邊揉,直至生面和發面完全融合,略醒;
將面團分割成型,做成饅頭生坯;
醒發30分鐘左右,涼水上屜,水開后蒸制25分鐘即可。
要點
第一次和的面團要軟,二次嗆面后的面團較硬;
揉面一定要揉透,可使用壓面機或杠子,反復碾壓;
克面粉制成的面團,約嗆入1000克左右的干面粉;
對堿時,要注意面團溫度和醒發時間都會影響用堿量的大小。
2、花卷
配料: 特精粉500克,酵母5克,水240克、香油40克。
制作方法
將面粉放入盆內,加入酵母、溫水和成均勻的面團;
待面團發起后揉至光潤,攤開捋齊,搟成長圓形的面皮,刷上香油,卷成圓柱形,捋順理齊,切成20個劑子;
將兩個劑子壓在一起,抻開,反卷,疊成各種花樣,即為花卷面胚;
溫暖處醒發15分鐘,碼入屜內,用旺火蒸20分鐘即可。
3、切面
配料: 面條粉500克,冷水約180克。
制作方法:
面粉加入約1/3的冷水,攪拌均勻;
醒面20分鐘后壓成光滑的面片;
分幾次在壓面機上壓成約1毫米厚的面片;
切條即可。
要點
若用手工搟面,面團可和得軟一些;
加入適量的食鹽可使面條更加筋道;
煮面時,在水面加一湯匙油,面條就不會粘,還能防止面湯起泡沫溢出鍋外。
4、拉面
配料: 拉面粉500克,水250克(天冷可稍多),蓬灰2.5~4克,鹽5克。
制作方法:
將面粉和鹽放入面盆內,加入210克水(水溫為冬暖,夏涼,春秋溫), 揉光,蓋上干凈的濕布餳半小時;
面餳好后,將蓬灰用40克水化開,雙手蘸堿水將面團搓成長條,兩手各抻面的一端進行溜條(上下晃長,兩手合攏旋成麻花形),反復六七次后,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,撒上干面或涮清油(以防止面條粘連)備用;
使用將溜好的面條放在案板上撒上干面滾勻,手握兩端,兩臂均勻用力向外抻拉,甩成長條后對折,面條兩端同時放在一只手的指縫內(一般用左手),另一手的中指朝下勾住另一端,手心上翻,使面條形成絞索狀,懸空拿起,兩手同時用力往兩邊抻拉;面條拉長后,再把右手勾住的一端套在左手指上,右手繼續勾住另一端抻拉;抻拉時速度要快,用力要均勻,同時上下抖動,如此反復拉六七次,邊拉邊滾撲面,直到將面拉成粗細均勻的面條;
下鍋時左手執兩端面頭,右手將面均勻地撒入鍋內,揪斷面頭,撒入鍋內煮熟,撈入碗中加湯即可。
注意的問題:
拉面劑用量少,面條易拉斷;
拉面劑多,面條拉不均勻;
面條沒熟之前不能攪動,否則易斷。
烙餅
配料:高筋小麥粉500克、鹽5克、冷水約210克、蔥花、香油適量。
制作方法
鹽加冷水化開,慢慢倒入面粉中攪拌,和成表面光滑的面團,然后蓋上濕布,餳發1小時;
將餳好的面團再次揉到變軟,搟開;
在表面撒上鹽和蔥花、香油,涂抹均勻;
輕輕將面餅卷成圓柱狀,分成均勻的四份,分別包裹均勻、揉圓,略醒后搟開;
餅鐺中放入適量油,燒熱后放入餅胚,小火烙至底部變黃;翻面,烙至兩面呈金黃色即可。
5、無鋁油條(酵母法)
配料:油條粉500克,白糖30克,酵母1.5克,水340克,色拉油30-40克,鹽12克,小蘇打0.5克。
制作方法
白糖、酵母加水化開,加入油條粉、色拉油和面,揉至面團表面光滑,面筋充分形成;
蓋上塑料布放在溫暖處充分發酵到面團體積翻倍;
面團發好后加入鹽、小蘇打(用少量水化開),揉到面團光滑后繼續發酵;
再次發酵至面團體積增大2倍,將面團放在涂好油的案板上,搟成長方形,切條;將兩個條坯涮少許水,重疊摁到一起,旋轉成螺旋狀,掐頭拉成長條(可先用筷子順長條壓一下);
油預熱至六七分熱,用180℃-200℃的油溫炸到表面金黃色,體積膨大即可。
6、蛋糕
配料:雞蛋200g、低筋粉230g、蛋糕油19g、糖180g、鹽2克、水170g、
無鋁泡打粉15g、鹽2g、奶粉、干果等輔料適量。
制作方法:
所有液體原料放入攪拌機中打勻;
篩入粉狀料;
慢速攪30秒,清理,高速攪拌8分鐘,最后慢速2分攪均;
加入干果等輔料拌勻;
烤摸預熱、墊紙、刷油(黃油),到入約一半的蛋糊;
烤箱底火200度,面火180度,小蛋糕15-20分鐘;大蛋糕烤30分鐘左右即可。
要點
蛋糕越大,烘烤溫度越低,而時間要適當延長,防止出現表面烤焦而內部未熟的現象。如直徑大于30厘米的蛋糕烘烤溫度為160度,烤40分鐘。
無鋁泡打粉可自行配制,比例為塔塔粉:小蘇打=23:
7、面包
配料:
甜面包:面包粉500克、高糖干酵母5克、糖100克、鹽5克、黃油50克、雞蛋50克、面包改良劑1.5克左右、水250克左右,
咸面包:面包粉500克、低糖干酵母5克、糖30克、鹽7.5克、黃油30克、雞蛋50克、市售面包改良劑1.5克左右、水300克左右 。
制作方法
將面包粉、水、酵母、糖、鹽、雞蛋、改良劑等原料放入攪拌機中拌勻;
攪拌至基本無干面、面筋初步形成時加入黃油,高速攪拌到面筋充分形成,面團能拉成透明有彈性的薄膜為止,約需10分鐘左右;
分割面團至所需大小,松馳15-20分鐘,成型入模;
放置于溫度為38度,相對濕度為85%的醒發室中醒發2-3小時;
根據面包的大小,于180-230度烤箱中烘烤15-30分鐘即可。
要點
加水量應根據面粉的筋度進行調節,在面團不發粘的情況下加水越多,制作效果越好;
制作面包時選擇筋力較強的面包粉成品效果較好,視面包的品種,一般要求面粉的穩定時間在7-10分鐘以上。
- 上一條:面粉的原料—小麥
- 下一條: